3月20日清晨,春分時節的海原縣莧麻河水庫工地上一片繁忙。幾名工人蹲在壩上,仔細檢查新鋪設的管道,安全帽上結了一層薄霜,呼出的白氣在朝陽中消散?!霸摴こ虒⑼ㄟ^系統性改造全面提升水庫防洪抗災能力和長效運行水平,建成后將惠及下游數萬名群眾生產生活及生態安全。”工程負責人說。這座投資6782萬元的除險加固工程,是海原縣今年96個重點項目中的“急先鋒”之一。
莧麻河水庫施工現場。
30公里外的海城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,又是另一番火熱景象。挖掘機、推土機等大型機械往來穿梭,轟鳴聲此起彼伏,機械經過之處,田成方,路相通,渠相連,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已基本成型。村民馬有福蹲在地頭,看著零散的坡地被整合成連片方田,搓著滿是老繭的手笑著說道:“以前澆地靠天,現在渠系通到田頭,今年打算多種點玉米。”這片1.63萬畝的“希望田”,將在3月下旬完成主要建設。
高臺村新建大棚施工現場。
這樣的“加速度”正在海原縣遍地開花。在張灣水庫,圍堰施工的挖掘機、推土機正不停歇地加緊施工;在高崖鄉高崖村排水管網及道路修復現場,土方開挖正有條不紊地進行;海城鎮高臺村依托西河灌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,新建各類大棚355座,將用于種植小番茄……海原縣發改局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全縣開復工項目達44個,其中19個續建項目、14個新建項目已在2月25日前全部啟動,9個項目已提前至3月5日開工,剩余2個也在3月15日提前破土。
張灣水庫施工現場。
“去年我們創下‘當年落地、當年開工、當年建成’的15個項目,今年要‘跑’得更快?!焙Th發改局負責人指著項目進度圖說。在這張圖上,最醒目的項目里,既有投資3842萬元的張灣水庫除險加固工程,也有涉及15200畝濕地修復的“三北”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項目(海原縣2024年退化濕地修復)。
速度背后是機制的革新。海原縣推行“容缺+承諾”審批,并對項目庫實行滾動更新的新模式——即形成“成熟一批、爭取一批、落地一批、建設一批”的“四個一批”動態管理。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全縣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.5億元,同比增長25%,今年計劃開工建設的96個項目總投資180億元,年度計劃投資85.1億元。
“三北”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項目。
夕陽西下,中衛市“三北”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項目工地依然人頭攢動,項目已進入全面攻堅期,這個涉及高崖鄉聯合村,關橋鄉關橋村、脫場村、八斗村等多個鄉村的項目,正以超前的速度在推進。“我們實施‘岸線治理+植被修復’雙軌模式,總投資2366.93萬元。通過項目實施,可更好地完善石峽口退化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,增強其生態系統綜合服務功能?!表椖控撠熑硕〖t發說。(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段春 文/圖 部分圖片由海原縣融媒體中心提供)